高级搜索
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国内
大兴安岭、秦岭地区等如何实现绿色发展?两会代表委员来支招
| |

大兴安岭地区有我国面积最大的原始森林,落叶松、樟子松、云杉、白桦等树木分布其中,这里是我国重要的林业基地之一,也肩负着维护区域生态安全的重要职责。过去,粗犷的发展方式曾让“林海雪原”一度面临森林资源枯竭。为了保护生态环境,从2014年开始,大兴安岭地区实行了全面停伐。


但是,停伐以后的大兴安岭地区原有主营业务急剧萎缩,林业企业的社会性、事业性等支出失去资金来源,地区财政收入主要依赖各项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地区转型发展的基础不牢固、发展质量不高、内生动力不强。今年两会上,致公党中央提出,亟需推进大兴安岭地区转型发展。


面临同样问题的不只是大兴安岭地区,秦岭、祁连山等多地都曾一度面临发展与保护的矛盾。如何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保持良好的生态禀赋,同时实现绿色发展,成为今年两会热议的话题。


保护生态,奠定绿色之基


对于重要生态功能区,坚持保护第一,“咬定青山不放松”,是两会代表的普遍共识。


保护好生态环境是大兴安岭地区的首要任务。致公党中央建议,严格落实生态功能作为大兴安岭地区的首要功能,应继续加大中央财政对大兴安岭的生态屏障建设支持,建立并完善资源保护的补偿机制,规范现有转移支付资金的使用范围并实现有节奏有缓冲的退坡。同时,应结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意见》的实施契机,对大兴安岭的生态补偿进行研究,建立综合性的生态补偿机制,保护好大兴安岭的绿水青山。


在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上,越雷池一步就应受到惩罚。致公党中央建议,在坚持生态红线前提下,加强对大兴安岭地区科研支持力度,审慎放开资源开发利用权限。根据国务院关于自然保护地划定原则,划定自然保护地,并结合地方需求进行合理调整。允许地方根据需求在一定范围内勘探资源,杜绝商业勘察与开采。组织林业科研单位,探索在次生林中对病枯木和中幼林进行间伐的可能性,促进林区资源保护与林业经济发展有机衔接。


保护秦岭,厚植生态根脉同样任重道远。秦岭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基因库、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水源涵养区、重要的水土保持区。但是,在长期频繁的人类活动和资源开发中,秦岭的生态环境受到了很大破坏,水土流失严重,生态修复任务艰巨,区域发展与保护矛盾突出。


今年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陕西省渭南市副市长高洁建议,将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从国家层面加大对陕西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支持力度,支持秦岭国家公园、秦岭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矿山生态修复工程等建设。


对于保护秦岭,全国人大代表、陕西省林业局副局长、陕西省林业科学院院长昝林森呼吁:“要健全生态空间保护修复法规制度,尽快完善林草事业法律法规体系,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空间。”


培育动能,共抓绿色发展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推动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今年两会针对不同地域特点给出了具体方案、总结了有效经验。


由于大兴安岭区发展空间受限、产业接续能力弱、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地区的转型发展困难重重。针对这些问题,致公党中央建议,要强化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的针对性,现阶段应将转移支付资金更多用于内生动力培养、产业培育、提升高质量发展能力等方面。


增强发展动力,首先要深挖大兴安岭的气候资源、林业资源、文化资源,培育资源与生态保护的友好接续产业。大力发展“夏日旅游经济”,带动休闲度假、健身康养、知青怀旧等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产业,发展饮食、休闲、娱乐等消费服务业;科学用好林业资源,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加强农林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力度,搭建东部沿海地区科研单位、电商企业与地方的合作平台,助推农林产业升级及产品“走出去”;积极开展碳汇研究和碳汇项目建设,发展碳汇产业。


大兴安岭地区地处偏远,其区位因素导致人才资源严重匮乏、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实现转型发展,致公党建议,要坚持引资引智并举、强化要素保障,加大对大兴安岭地区铁路、公路、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和文体教育、医疗卫生等民生工程的支持力度,给予人才政策优惠,确保林区居民的教育、医疗、社会保障,提高引进人才、留住人才的吸引力。


在推动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上,全国多地已有丰富的实践。


全国人大代表、张掖市委书记杨维俊介绍,甘肃张掖以筑牢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推动绿色转型高质量发展为统揽,持续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牢牢抓住产业振兴这个基础,加快发展绿色生态农业;依托丰富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红色文化资源,加快推动旅游业向全域全季全业态转变。


2019年张掖市接待游客42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279亿元,均保持了30%以上的增长。在文化旅游产业带动下,2019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2%、居全省第一位,三产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4.9%,发展实力进一步增强,发展活力进一步显现。


全国人大代表、铜仁市市长陈少荣介绍,贵州铜仁走出了绿色发展之路,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集群成功列入国家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培育名单,数字经济风生水起,特色农业备受青睐。


围绕“梵净山珍”品牌,铜仁市累计获地理标志产品14件,有机产品认证企业达105家150张认证证书,认证面积7346.8公顷,有机产品认证证书数居全省第二位。特色水产养殖面积6150亩,其中冷水鱼产量达1649吨,占全省冷水鱼产量的32%。念好山字经,做好水文章,打好生态牌,铜仁市探索出了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有效途径。


相关新闻
Copyright © 1997-2027 Chinaenvironment.com 版权所有,All Rights Reserved 环保网  京ICP备12004549号-1 京ICP证07072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1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