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搜索
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国内
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推动长江岸线生态保护修复
| |

  八月的巴渝大地,有人风尘仆仆,正逐水而来。


  这是一支特别的队伍。“武器”装备精良:技术保障除了配有卫星遥感影像分析和无人机,每部手机里还加载了导航系统。人员配置个个都是精兵强将:组内成员除了化学专家、水资源管理专家、注册环保工程师,更有在基层摸爬滚打了二三十年的老环保、老专家。他们来自不同的城市,分布在不同的工作岗位,逐水而上为了一个共同的目的:保卫长江。


  从7月中旬到8月中旬,他们调资料、查企业,走岸线、跑码头,一个月的时间里,他们的足迹遍布江津、巴南、长寿、涪陵、万州、云阳、奉节;沿着长江他们一路走过了乌江、嘉陵江、小江、白涛河、澎溪河、梅溪河……


  “我为长江而来,行程仍在继续”


  重庆地处长江上游,是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重要关口,对保障三峡库区393亿立方米国家战略水资源储备库和承担长江中下游地区生态安全起着重要作用。


  2016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重庆时曾强调,保护好三峡库区和长江母亲河,事关重庆长远发展,事关国家发展全局。


  “督察组7月12日进驻重庆,7月16日我们的一支先遣小分队就已经开始进行暗查了。”督察小组内一位检查过多处点位的成员说,在将近一个月的时间里,他们主要是在围绕长江干线开展工作:“空间管控是否到位,重污染产业沿江布局是否突出,工业园区及企业是否有偷排行为,侵占自然岸线现象是不是屡禁不止,岸线利用项目清理整治是不是滞后,航运污染监管有没有到位,以及消落区耕种问题管控是否得当……这些都是我们督察的重点。”


  “一路走来,行程十分紧张。”低头细细数了数,一位督察小组成员说,“昨天差不多走了七八个点位,今天上午也有两三个。节奏确实很快,但也必须要快。长江岸线是一个非常大的区域概念,如果太局限于一个点位进行督察,会容易得出偏颇的结论。更重要的还是要到具体点位去查、去看,以点汇面,才能更加认清楚整个区域存在哪些生态环境问题。”


  为了提高工作效率,督察小组往往是集中行动与分头行动相结合。从工作程序上来看,基本上是采取点位调查与梳理材料同步进行;需要就有关问题进行说明的会请有关部门负责人出面进行谈话,同时补充材料说明;针对一些重点问题,需要固定证据时还会做询问笔录。


  “一个点位接一个点位走下来,看到有些地方确实在积极开展工作,成效也不错,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从一个侧面来看,仅笔录就已经做了16份。”目前来看,专项督察组已经梳理出一些问题线索。


  新技术带来新力量,督察效率大大提高


  “对长江岸线开展督察工作,在很多方面都还是一个全新的战场,基于这一点,督察组在给专项督察组配置人员的时候,也进行了考虑和调配。”小组负责人介绍说,一方面是在人数上要多,与其他3个组相比,专项督察组多一个人;另一方面是在技术支持上投入更多。


  阿华,是在督察组中负责卫星遥感技术支持的,“我的角色好比是‘图书馆’和‘资料库’”。


  简单来说,阿华是在解读一个地方的“前世今生”:通过卫星遥感技术,可以调取一个区域内大量的历史影像资料,把过去和现在的影像图片放在一起进行对比,哪儿变了,变化有多大,可以一目了然。督察效率在新技术的支持下大大提升。


  借助这个庞大的数据库,精准地抓取时间节点,是提高督察效率的另一个重要方面。例如,对于一些违法违规建设项目来说,开建时间的节点不同,其问题的严重性质也会不同。“比如,通过‘数据库’翻看影像资料,建设项目是哪一年开始建设的,很容易确定下来。如果这个项目是在2016年实行‘长江大保护’之后开建的,那性质就完全不一样了。”而一旦确定了时间节点,后续的工作开展就能更有针对性,工作流程也会更加顺畅。


  督察组在前期梳理线索时会先确定好基本检查范围,之后阿华会根据目标范围解析出具体点位的坐标数据并传送给督察人员,“在手机上打开二维地图,将数据一键导入,就可以获得清晰的定位,按图索骥,不仅又快又准,而且一个都落不了。”


  对于卫星遥感技术的应用,早在第一轮中央环保督察时已经开始。


  “督察组的需求是非常直接的,他们在地图上圈出一个范围,告诉我需要对这个方案进行解析,并且提出明确的解析目标要求。”阿华说。


  除了卫星遥感技术,还有一种新设备的投入使用,也为提高督察效率大大加分,那就是无人机。


  在本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中负责无人机飞行的驾驶员大彬,到目前为止,已经累计飞行8小时、120公里、8个区县。


  “有一次的飞行任务是对长江岸线边的一家企业渣场进行检查。现场来看,渣场在山谷中的拦截沟边坡呈70°,如果采取传统方式,督察人员从山坡下到沟底检查,半天可能都出不来,不仅耗时耗力,还很有可能看不全,同时还存在一定的危险。而出动无人机进行航拍,只需几分钟,就可以将整个渣场情况勘探完成并证据固定。”大彬说,在督察工作中,无人机确实有它得天独厚的一个优势,尤其对长江岸线这种面积大、难到达的区域,无人机就可以代替督察人员去走、去看。


  除了可以拍照片,采用视频对证据进行固定,对督察工作的开展也很有必要。“比起干巴巴的文字或者一两张照片,视频能够让人对整个区域内的环境状况有更加直观的了解。”除此之外,还能对企业起到更大的警示和教育作用。“多数企业其实对自己的环境污染状况了然于胸,但他不一定清楚由此带来的影响到底有多大,危害有多大。现在把无人机拍回来的视频放给他一看,更容易让他直观、全面地重新认识自己的污染行为。”一位督察人员介绍说。


  无人机加卫星遥感,这些新设备、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无疑给本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注入了新的活力。



相关新闻
Copyright © 1997-2027 Chinaenvironment.com 版权所有,All Rights Reserved 环保网  京ICP备12004549号-1 京ICP证07072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1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