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搜索
您的位置: 首页 专栏生态城市
重庆“绿精灵”如何共建清洁美丽世界?
| |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在这之中,重庆生态环保志愿者如同开路的“绿精灵”,将焦点聚集在重庆生态环境保护之中,每一位志愿者身体力行,时时刻刻恪守共护“山水之城”的绿色信念,并将其织就在山城的各个角落。


六五环境日期间,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就评选出了重庆“最美环保志愿者”。


志愿者“爷爷” 放不下的水清岸绿


早上7点,太阳刚露出山头,李道华已骑着三轮车从四公里外的家里赶到响水岩水库大坝,开启一天的志愿服务——清漂。


今年68岁的李道华,是“爷爷级”的志愿者,但他熟悉家乡的水情,懂水会水。6年前,响应号召,成为重庆市铜梁区永嘉镇的一名清漂员,主要负责响水岩水库、会龙河、穆家河、万年河等水域的常态化巡查管护。


一根带网兜的竹竿、一把长柄塑料草耙、一把修理倒竹的镰刀以及船用推进器,是他每天必用到的工具。


永嘉镇是重庆有名的“笋竹之乡”,辖区内竹资源有上万亩,不少竹子生长在河流两岸。为防止被风吹落的竹叶掉入河中阻塞河道,影响水质,破坏水生态环境,李道华及队员的工作日常便是打捞飘落进河的竹叶、倒竹、树枝、水葫芦、水白菜等。


别看这些叶子风一吹就飘起来,泡过水后却比平时重很多,打捞过程中也很消耗体力,工作强度高,但若无特殊情况,李道华和清漂队员每天都会“风里来浪里走,水上漂船上捞”,不分早晚,无论寒暑。


除了日常清漂作业,李道华还会向沿线群众宣传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他说,很多年轻人在外工作,村里有经验且愿意长期坚持的人并也不多,清漂工作虽然辛苦,但能为家乡建设出一份力,让家乡环境越变越好,水清岸绿,就很有成就感,“家乡水家乡爱,我们还有力量。”


一个人练习,为生态更美发声


不到10点,24岁的环保志愿者朱劲松像往常一样抵达工作地点——北碚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生态文明分中心。


北碚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生态文明分中心位于重庆北碚缙云山山腰,2020年11月正式挂牌成立,是全国第一个建成投用的新时代生态文明实践中心,同时也是重庆市生态环境保护志愿者之家,朱劲松是其中一名讲解员。


这天上午,因为下雨加之非周末和节假日,暂无团队预约来访,游客也寥寥无几。上午11点半,整理完相关资料后,趁着人少,朱劲松拿出打印好的解说词练习起了解说,“馆内的硬件设施十分丰富,但无论是静态的平板展示还是动态的多媒体技术,更为直观易懂、生动有趣的还是现场讲解。”


一场完整的讲解,大概需要30分钟,如何抓住时机将生态文明的种子播撒进参观者心中,流畅的讲解是基本。因此,虽然A4纸上的内容早已烂熟于心,但朱劲松觉得,重复练习会有不同收获,还能从中发现自己的短板并加以补齐,更好应对不同讲解场合。


朱劲松非科班出身,不过通过自己的努力,目前已成为生态文明实践中心的首席讲解员,“不断的练习,只是希望将更好的故事讲给更多的人听,让大家为生态环保一起做贡献。”


人人一点,汇聚成志愿者的爱


14点,宋瑶平办公桌上的电话就一直没有停歇,重庆市南岸区绿盟环保事业发展中心的志愿者还在等候与她再次讨论“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 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主题活动方案。


宋瑶平早在2006年参加工作时就与公益志愿服务打交道,2015年4月注册成立南岸区南坪镇绿荫社工服务中心。有着多年志愿服务经历的她,今年3月参与筹备成立了南岸区绿盟环保事业发展中心,探索建立环保志愿服务联盟,培育壮大环保志愿者队伍,目的是希望有专业人做专业事。


这些年,除了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活动,宋瑶平还积极参加各类生态环保活动,在生态保护、垃圾分类、环保宣教、光盘行动、垃圾分类撤桶并点工作等方面发挥带头作用,并通过组织系列宣讲、培训和实践活动,培育了上百名“无废城市细胞”志愿者,为生态环保持续献力。


“公益不是一个人做了很多事,而是每个人做一点点,汇聚成为暖流,只有大家接力,公益才能延续、文明才会传承。”宋瑶平说。


青年接力,咬定青山不放松


16点,忙完办公室工作,蒲大勤与“护林志愿队”的两个队员来到重庆市沙坪坝区石堰沟和赵家湾防火检查点巡查。


石堰沟的山林中有一股山泉,附近市民喜欢接水饮用,前两天下了一场大雨,蒲大勤要到现场排查安全隐患。带上夹钳、撮箕和垃圾袋后,三人朝着山间取水点边走边清理沿途垃圾。


蒲大勤是沙坪坝区井口街道南溪村的普通工作人员,主要负责农业农村工作,大到生态文明建设、绿化国土、守护蓝天碧水,小到农家小院、背街小巷脏乱差整治、田间地头烧草焐灰的制止,都在她的工作范围内。


“现在大家的环保意识越来越强,很少有人在林中乱扔垃圾,加上护林员发现也会及时提醒和清理,生活垃圾不多。”这是蒲大勤最希望看到的画面。


和蒲大勤一起的两个队员均属于蒲大勤牵头成立的南溪村“河小青”和“护林”志愿队成员。


这些年,志愿队带动越来越多年轻人自觉参与到生态保护行动中,通过森林防火宣传教育、生态环保知识宣传、科普松材线虫病的危害,组织开展护水、护林等活动,让大家深刻意识到守护绿水青山就是守护自己的家园。


因表现突出,2019年,蒲大勤荣获国家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权威奖项“母亲河奖”绿色卫士奖,是当年重庆市唯一获此殊荣的个人;2020年,荣获重庆市“最美‘守护青山’志愿者”称号。


头脑风暴,激发生态保护的火花


19点半,夜幕已降临,但渝中区化龙桥街道社工站里却灯火通明,志愿者秦刚正与刚结束一天工作乘车赶来的大学校友何景商量修改环保手绘明信片的细节,两人忙到9点多才收工吃晚饭。


秦刚是山东人,大学毕业后在深圳龙岗从事司法社工。2016年6月,因缘巧合下,他在重庆开启自己的事业,注册成立了渝中区静水社会工作发展中心。


在海边城市长大的他,对水有着一种特殊的情感,所以把家安在了嘉陵江边。初到重庆那年,他到江边散步时发现,部分游人生态意识不强,观赏美好江景的同时却留下了自己产生的垃圾。为了改变现状,他和其他志愿者开启了爱河、护河行动,还曾因随身携带垃圾袋和捡拾夹多次被游人误会成“拾荒者”。


“重庆是一座很包容和开放的城市,这里会为逐梦者提供很好的机会和平台。”在开展各类社会工作服务项目中,秦刚渐渐与环保志愿服务结下不解之缘。2017年11月,在渝中区相关部门的推荐下,作为渝中区青年志愿者代表,他参加了“重庆市青年志愿河长会议暨青年志愿河长培训会”,成为一名青年志愿河长。


为吸引更多人加入到护河、爱河行动中来,他成立了渝中区“河小青”青年志愿河长服务队、渝中区守护绿水暨净岸行动志愿服务队,至今已组织参加净岸行动数十场,实现了长江、嘉陵江渝中段全覆盖。


“这几年,大家参与环保行动的积极性越来越高,能亲身参与其中,见证这座城市越变越美,我觉得很有成就感。”秦刚说,助力重庆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建设,他会一直努力下去。


生态环境保护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这些活跃在重庆大街小巷、江河森林和社区广场的生态环保志愿者,服务的具体内容虽不一样,但有着共同信念——美丽中国,我们一起建设;绿水青山,我们一起守护。


如今,重庆市生态环境保护志愿服务队伍成立近五年,已建成志愿服务队128支,初步建立起“市级总队+区县分队+若干志愿服务队”的三级志愿服务队伍体系。


为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筑牢全社会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共同思想基础,2021年,重庆还组建了100人的新时代文明实践讲理论、讲政策、讲法律、讲科技、讲健康、讲典型的“六讲”生态环境志愿服务队,开展环保志愿服务宣讲活动八十多场次,累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两千多场次,累计招募志愿者近万人,大家以实际行动践行“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更好发挥典型示范和价值引领作用。


相关新闻
Copyright © 1997-2027 Chinaenvironment.com 版权所有,All Rights Reserved 环保网  京ICP备12004549号-1 京ICP证07072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1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