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搜索
您的位置: 首页 专栏生态城市
邻避效应逼出“零废弃”小镇 ,引领新型城市管理理念
| |

“无废城市”类似的相关概念都有一个共同的理念源头“零废弃”。这一提法是美国环境学者保罗·帕尔默在上世纪70年代初首创的。保罗·帕尔默是一位毕业于耶鲁大学的化学博士。“零废弃”是一个符合伦理的、经济、高效、有远见的目标,引导人们改变日常生活方式和做法,以效仿自然界可持续的循环,所有废弃材料都设计成可供其他过程使用的资源。意大利卡潘诺里小镇的做法对我国“无废城市”建设具有借鉴作业。

反对火炉之战

卡潘诺里,这个位于卢卡附近,拥有46700居民的小镇被安排作为意大利下一个焚烧厂建造的选址。北欧通过焚烧垃圾解决垃圾填埋导致的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的模式吸引了意大利的巨大关注。这个国家有着引人注目又亟待解决的垃圾问题。当地的医疗机构甚至环保机构对此反应甚小。他们认为焚烧已经是目前比较无害的处理方式了,同时也觉得这是一个无法突破的困境。来自北欧的压力和投资方的意向使得本就来势汹汹的焚烧厂建造进程更加马不停蹄。

公众对于垃圾焚烧的一些事情关注、讨论得太少了。相比资源回收利用,垃圾焚烧在获得垃圾里储藏的少量能量的同时却会使可持续发展面临巨大挑战,还会释放有毒物质等。

像卡潘诺里这样的小镇还在面对垃圾焚烧设施的建造孤军奋战。1977年,小学老师罗萨诺•埃尔克里尼认定,已经在计划中的垃圾焚烧设施将对人民的健康和周围风景产生存在潜在破坏性的影响。保罗•康耐特教授是世界范围内的零废弃领域的专家,在他的帮助下,埃尔克里尼开始向居民们宣传在小镇里开展零废弃的意义。这次行动十分成功地改变了该镇垃圾处理的方向,并且还很快就传到了同地区的其他三个同样处在垃圾焚烧困境中的村镇。

寻找垃圾的新出路

至于什么是取代垃圾焚烧的替代方案,埃尔克里尼确定减少垃圾是唯一的解决方式。他接手当地垃圾回收公司——ASCIT的运营,并创造了一个挨家挨户上门回收垃圾的定点试验计划。一年之后,他辞职在意大利范围内开展零废弃运动。2007,埃尔克里尼成功说服卡潘诺里的市议会,作为第一个签署了零废弃战略协议的社区,保证在2020年之前让垃圾填埋场实现零垃圾处理量。

在2005到2012间,挨家挨户上门回收垃圾在各个地方逐步推广,先是从小村镇开始,这里可以及早发现并纠正错误。接着在2010年,范围扩大到整个地区。到了这个时候,82%的城市生活垃圾被分拣出来成为了再生资源,只剩下18%由垃圾填埋场处理。在2012年,许多村民开始遵从一种叫做计量收费(Pay As You Throw)的新收费制度,这一种收费制度要求使用一种带有阅读器的废物收集车,阅读器里的微型芯片通过扫描其他垃圾袋上的标签来记录每家每户扔垃圾的频率。在这些村民所在的地方,这种新的收费制度鼓励了更好的垃圾分类和垃圾减量,使得当地的资源分类回收率达到90%。

1584409105615835.png

信息公开与公众参与并行

当地的政府人员认为挨家挨户上门收垃圾计划和其他零废弃措施成功的关键在于及时主动地向居民咨询意见。通过举行公开的会议来收集意见和想法,同时把当地的居民的行动也纳入到零废弃战略协议中去。相关的信息也被打印了下来并分发到了各个地方去。每当在挨家挨户上门收垃圾计划在新的地方推广之前的几个星期里,志愿者们会把免费的垃圾分类工具箱连同各种各样的垃圾桶、垃圾袋和纸质资料分发到各个居民家里。因为志愿者们接受了关于这个新计划的培训,所有他们可以解答居民的疑惑。由此可以确保他们的参与变得顺利、直接且高效率。

罗马大学发表的研究报告表明相比起意大利其他两个个实施挨家挨户上门收垃圾计划的社区,卡潘诺里的居民参与度与满意度更高。这要归功于卡潘诺里的居民更能接受改变,他们中的大部分都参加了关于改变垃圾收集方式的会议,同时他们也知道从什么地方可以知道关于垃圾收集的信息。

新的解决方式不止可行还更有经济效益

因为垃圾量减少而省下来的垃圾处理费和从回收工厂得到的盈利说明这个计划在经济意义上是可以自给自足的,2009年甚至为卡潘诺里市议会赚了2百万欧元。这些省下来的处理费与盈利被再投资到垃圾减量的基础设施上,同时为那些居民们减少了两成的费用负担。同时,这个计划资助了ASCIT50个职位的费用,增进了地区内的就业率。

推广堆肥

新的收集系统(挨家挨户上门收垃圾计划)最成功的地方之一就是改变了有机垃圾的处理方式。不只是ASCIT通过实行频繁的挨家挨户上门收集垃圾并将它们送去区域内的堆肥工厂,在2010年卡潘诺里的公共食堂也拥有了堆肥机器。未来这些当地的集体的堆肥机器可以推广到更多的居民群体里面去,从而有助于减少30%~70%原来用于垃圾收集、垃圾运送、有机垃圾转化的费用。

除此之外,居民们也收到开始家庭堆肥的鼓励,2200户左右的家庭已经接受了有关堆肥知识的培训,他们开始运用免费的堆肥器来处理自家的垃圾。这些在家里进行堆肥的家庭可以获得减免10%的垃圾处理费作为奖励。抽查结果表明这些家庭中的96%都还在正确地使用堆肥器。当地计划建造一个生物沼气工厂,正在听取居民们的意见。

减少产品设计造成的浪费

2010年,卡潘诺里建起了欧洲首个零废弃研究中心,中心的专家们识别了居民们产生的其他垃圾中还有什么。他们发现18%的居民不但没有减少垃圾量,甚至还变本加厉。因为专家们发现了咖啡盒(coffeecapsule)是最常见的被人们扔掉的东西,中心召开了与咖啡制造商们的会议。雀巢和意利也有来参加。会议主要讨论了如何找到生物可降解的可循环利用的替代品。

政府因为看到了数量巨大的一次性奶嘴造成了的浪费,便出资鼓励当地的父母购买可洗的奶嘴。采用合作的方式比强势的行政手段更能表现制造商在积极地承担责任,比如,咖啡制造商们正在积极地寻找包装盒的替代品。

1.jpg

左下图中的圆柱形小盒即为café capsule,常用于咖啡机中

换种方式垃圾变废为宝

卡潘诺里不只在提高循环利用上努力,同时他们也重视再利用的方式来解决垃圾问题。2011年,市政府开放了他们的再利用中心,人们可以把不用的但还可以使用的诸如衣服、玩具、电器、家具等的东西送到这里来修理或出售。因此减少了垃圾填埋场的垃圾处理量,同时发挥了重要的社会功能。2012年,中心迅速地拓展了她的活动范围,这一年,93吨的物品被送到了这里。而在2013年,这个数字有增无减。

根据埃尔克里尼所说,“Lammari生态岛”(旧物和大件垃圾的收集点)的数据表明我们的认知正在改变,这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市政府的政策。这让那些以前只会把东西都扔掉的人们意识到他们这么样做不仅能保护环境,还会有人愿意用一个合理的价格买下他们不要的东西。

中心还提供有关升级改造的技巧的培训,比如缝纫、家居装饰和木工。中心还尽可能地传播关于再利用的价值观与实践方法。

做预防垃圾产生的先锋者

卡潘诺里真正处于领先地位的领域是废物产生预防。从2004到2012年间,每个人产生的垃圾量(从每人每年1.92kg下降到1.18kg)下降了将近39%,可以预见的是这个数字还会继续下降,因为计量收费制度正在全市推广中。更让人欣喜的是,每个都会城市的未分类的或者其他垃圾的总量从2006年的340kg下降到2011年的146kg,下降了57%。丹麦的数据是2011年每个都会城市的未分类垃圾总量为409kg,相比这个数字,可想而知的就是卡潘诺里居民的成就是多么大。

这也说明除了增加资源循环再用率,当地的政策制定者还在源头上寻找减少垃圾的方法。作为零废弃战略的一部分,他们已经选取了11个地区来开始行动。政府的努力中最显而易见的可能就是产品的散装出售,市政府为当地的小商贩提供税收优惠,如果他们优先考虑售卖类似洗涤液这样的散装产品。2009年,卡潘诺里出现了一家叫做“Effecorta”杂货商店,商店散装地出售超过250种当地生产的食物和饮料。当地的居民在那里不用使用任何包装用品就购买到红酒、面条、食用油和其他的必需品(居民自己带容器)。

“短链”—当地农业的福音

卡潘诺里现在有两个自助购买的牛奶站开店营业,它们代表着一种叫做“短链”的食物分售模式。这两个购物站点由当地的奶农自发组织,顾客自助购买。整个过程中不使用包装材料或者通过零售商来运作,因此顾客买牛奶只需要付更少的钱,奶农们也可以赚到更多的钱。这样的运营方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每天有200L牛奶被卖出,其中的91%是居民使用自己的容器来装的,从而减少了90000个瓶子的垃圾量。

其他的具有自发精神的还包括一场增加饮用自来水销售的运动(意大利是欧洲最大的瓶装矿泉水消费地),禁止学校等公共场所使用一次性的餐具,向所有的家庭和商户分别发放17800份和5000份布购物袋,在市级药店里售卖可多次使用的奶嘴和卫生用品 。所有的这些都是积极的并且方向正确的政策推动的结果,而且,居民们真正了解什么是良好的消费习惯,也愿意去养成这样的习惯。

终成为一流社区

采用积极的全面的方法和让居民参与政策的每一个环节是让卡潘诺里成为欧洲废物产生预防做得最好的成功因素。通过她作为零废弃这个网络内的第一流城市的身份,她激发了其他地区追求比仅实现循环利用率更高的目标。有远见的领导者们看到的是机会而不是问题,而且通过公开地与居民们达成的共识,让这个成就成为了整个城市的成就。

今天,超过100个欧洲城市以卡潘诺里作为解决的榜样,罗萨诺·埃尔克里尼也因为他的努力与付出获得了2013年度的高德曼环保奖。

作为世界上固体废物产生量最大的国家之一,我国部分地区垃圾围城的现象非常突出。随着我国“无废城市”建设的推进,通过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相信我国在节约自然资源、建设新的社会发展模式方面,一定会取得不俗的成绩。

相关新闻
Copyright © 1997-2027 Chinaenvironment.com 版权所有,All Rights Reserved 环保网  京ICP备12004549号-1 京ICP证07072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1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