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搜索
您的位置: 首页 专栏环保科技
气象“智慧”了 人们满意了
| |

砥砺奋进六十载·塞上宁夏谱新篇


见到任新福时,他已经在拜寺口防汛点蹲守了一夜。作为银川市西夏区防汛办防汛站站长,每到下雨天,别人往家跑,他却往外跑。


“现在好多了,以前就是靠感觉,天一阴就要去防汛点。现在靠技术,气象部门一般提前12个小时会发布预警,告诉我预测降雨时间和降雨量级,以决定是否需要疏散群众。”任新福说。


拜寺口防汛点距离著名的贺兰山滚钟口景区很近。任新福介绍,由于贺兰山土质较为疏松,山洪沟落差大,一旦发生暴雨,洪水流速特别快,根本来不及反应。因此,气象部门提前预警就格外重要,而且信息实时更新,每隔半小时或几分钟就会收到相关信息。


在任新福的印象里,今年降雨似乎格外多。截至8月13日,贺兰山沿山已经出现6次暴雨天气,历史同期一年最多是一到两次。“6次中气象局对降雨量和可能产生洪水的预警,准确率达到百分之百。如果没有这种精准预报,防汛抗洪压力可想而知。”任新福感慨。


其实,不只是防汛,精准扶贫、助力特色产业,所到之处,人们对气象信息化、现代化所带来的获得感溢于言表。


过去,1个人每天最多能写7份农业气象服务材料。现在,通过宁夏智能化综合气象业务服务共享管理平台,一天可以自动生成发布上百份服务材料。


“如果说过去我们是裁缝铺式的生产模式,那么现在就是智能化的流水线生产,气象服务产品更精细,更贴合用户需求。”有工作人员说。


据宁夏自治区气象局观测与网络处处长陈海波介绍,为解决以前数据库分散、重复问题,2015年,平台搭建工作全面启动,按照集约化、标准化、智能化标准,全力推进基础信息、业务产品、服务产品三个数据库,业务产品自动生成、服务产品智能制作和服务信息智慧发布等智能化系统,实现业务、服务、管理“云上部署、终端应用”。


“云平台的数据库就像一个巨型超市。海量的基础数据、区市县三级业务服务产品,要什么都有,而且质量有保证。”宁夏气象台副台长杨侃说。


在宁夏,一座座酒庄可谓一道靓丽的风景。他们看重的,是这里独特的气候条件。现在,让他们满意的还有无微不至的气象服务。


“在酿酒葡萄放条、开花、坐果、采摘、埋土等各个环节,气象部门围绕酿酒葡萄生长全生育期提供了十几种预报产品,做到全方位服务。”在东西部扶贫协作示范点闽宁镇,立兰酒庄总经理邵青松说。


在他的酒庄里,气象部门为他免费安装了农田小气候站,通过手机APP,可以看到种植基地的土壤温度、湿度,以及各种天气信息。“比如葡萄放条时,如果有霜冻,我们会根据降温幅度提前做出相应的调整。”邵青松说。(付丽丽)


相关新闻
Copyright © 1997-2027 Chinaenvironment.com 版权所有,All Rights Reserved 环保网  京ICP备12004549号-1 京ICP证07072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1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