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搜索
您的位置: 首页 市场项目
使用者付费!宁波首个环卫一体化PPP项目发布中标公告
| |

据悉,宁波大榭开发区城市建设管理局发布大榭开发区智能环卫一体化PPP项目发布中标(成交)结果公告,徐州市徐工环境技术有限公司中标。该项目为宁波市首个纳入财政部PPP项目信息库的环卫一体化PPP项目,合作期限20年,合同总额5.2亿元。


项目详情如下:


项目名称:大榭开发区智能环卫一体化PPP项目;


项目地点:宁波大榭开发区;


项目投资建设规模及内容:


新建集餐厨处置、大件垃圾处置、可回收物二次分拣、生活垃圾压缩转运站、渗滤液处理、智慧控制中心于一体的资源回收利用中心,其中,餐厨垃圾处理规模25吨/天、垃圾压缩转运站处理规模45吨/天、渗滤液处理处理规模20吨/天;资源回收利用中心用地面积约2公顷,位于榭南工业区,东至现状道路、南至现状道路、西至规划用地、北至实华原油。同时包括前端的垃圾分类投放、收运、道路清扫、公厕等公共设施的保洁等。


据项目PPP合同文本显示,该项目内容包括:


① 大榭开发区范围内的清扫保洁服务,包括道路、绿化带、果皮箱、环卫工具房、公厕、河道、小广告清理等日常运营维护及清扫保洁。


② 大榭开发区范围内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运输,按照“四类十分法”进行分类,定时定点投放,规划路线,公交式收运等;其中垃圾类别包括:易腐垃圾(包含厨余垃圾、餐厨垃圾等)、其他垃圾(包含大件垃圾、装修垃圾、园林垃圾等)、可回收物、有害垃圾。


③ 对上述收运的垃圾进行处置,包括餐厨厨余垃圾处置、大件垃圾处置、可回收物二次分拣、垃圾压缩转运、渗滤液处理等。


服务范围涵盖了环卫作业链条的全部内容,包括传统环卫业务(路线)的横向一体化延伸,及纵向上面的前向(垃圾分类)、后向(垃圾处理)一体化延伸。


项目合作方式:


对新建项目采取设计-建设-运营-移交(DBOT)的运作方式,对道路、市政公用设施等清扫保洁范围内资产采取委托运营(O&M)的运作方式。


据项目PPP合同文本显示,本项目采用“可行性缺口补助”回报机制,投资回报主要包括使用者付费和政府运营补贴两部分。


其中政府运营补贴部分较为常规,主要是以清扫保洁面积计的清扫保洁补贴、以垃圾补贴量计的垃圾分类处置补贴、以公厕数量计的公厕运营补贴三部分。值得注意的是合同中并未将垃圾分类后的“十类”垃圾进行差异化补贴,而是采用了综合补贴单价,834.61元/吨。相关安排或与该项目前端“垃圾分类督导、宣传及垃圾袋发放等工作主要由政府方负责,项目公司提供协助;‘搭把手’回收等设施设备的运营继续由宁波供销再生资源科技有限公司负责”机制安排有关。


使用者付费主要包括资源回收中心处置垃圾产生的RDF、可回收物等附属产品的销售收入、垃圾处理费两方面。值得注意的是,在非居民端垃圾处理费方面,合同中明确了“项目公司有权根据《宁波市城镇非居民生活垃圾处理收费标准(征求意见稿)》向属地内所有产生生活垃圾的非居民单位(含个体工商户、社会组织)收取生活垃圾处理费,包括收集运输环节费用和处置环节费用两部分”。同时“若PPP合作期内项目公司根据相关文件收取其他使用者付费(如对居民收取生活垃圾处理费),该部分费用直接抵减政府运营补贴”,也为后续宁波市即将出台的居民端生活垃圾处理费征收管理办法的实施留出操作空间,为真正实现使用者付费打下基础。(相关阅读→垃圾收费仅能补偿40%成本,须借垃圾分类普及污染者付费;破题垃圾收费难:宁波生活垃圾处理收费机制研究项目启动)


垃圾收费的基本原则是通过收费将垃圾排放的外部性内部化,从而有效减少垃圾的排放量、加快垃圾处理的产业化进程并最终减少其对环境的污染。而实施居民生活垃圾收费的主要目的是运用经济杠杆,促进垃圾源头减量和资源循环利用,提高垃圾处理行业的经营效率和无害化处理能力,宣传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引导全社会支持、参与垃圾“三化”工作,营造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的良好氛围。所征生活垃圾处理费将被用于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和人居环境治理,也就是本项目中“使用者付费”的一部分。垃圾收费制度的成功推广与生活垃圾的分类收集也存在密切关系,在完善的居民生活垃圾收费制度的推动下,很多国家的垃圾分类收集已发展为成熟的全民行为。


宁波市垃圾分类工作起步较早,已经打下良好的基础(相关阅读→从宁波六年的垃圾分类路,看环卫管理系统的迭代需求)。同时末端垃圾分类处理设施也较为完善(相关阅读→康恒、首创、开诚三足鼎立,宁波即将步入末端分类处理新时代)。在完备的末端设施基础上,此次结合区域实际,大榭环卫一体化PPP项目采用了国外常用的生活垃圾协同处理技术将垃圾分类过程产生的所有品类垃圾进行综合处理。预计建成投产后,大榭开发区区域内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85%以上,将远远超过国家和地区相关指标要求。


相关新闻
Copyright © 1997-2027 Chinaenvironment.com 版权所有,All Rights Reserved 环保网  京ICP备12004549号-1 京ICP证07072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148号